关于公开征求《铜仁市2025年抓项目扩投资十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发布时间: 2025-02-12 15:35 字体:[]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起草了《铜仁市2025年抓项目扩投资十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您可在2025年2月27日前通过以下渠道反馈:

1.通过邮箱反馈:173969636@qq.com。

2.通过信函反馈: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科(金滩半岛豪苑1号楼)。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馥鸿,0856-5223186。

附件:铜仁市2025年抓项目扩投资十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


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2月12日


铜仁市2025年抓项目扩投资十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按照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和市委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全市产业提质、项目提速、招商提效,开展2025年全市“项目攻坚年”行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攻坚目标任务

202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亿元,增长13.5%以上,推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其中: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80个以上,新增签约项目合同投资不少于300亿元;新开工重大项目80个、总投资330亿元,建成重大项目40个、总投资120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500个以上,总投资350亿元以上。

 二、攻坚重点任务

(一)紧盯政策投向,聚力实施项目谋划攻坚行动

1.吃透吃准上级政策。建立“市级+部门”项目政策研究机制,下设机制办公室在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国家、省级政策投向和资金支持方向梳理研究工作,区县比照市级建立相应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研究工作机制。

2.抓实抓细项目谋划。持续抢抓国家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规模的机遇,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时谋划符合资金投向及铜仁发展需求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年谋划储备项目3000个以上、总投资4000亿元以上。

3.做实做深项目储备。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做好本行业、本领域项目策划和论证的基础上,建立项目储备库,将成熟项目推送纳入省级“三张清单”,并报市发展改革委汇总建立全市项目储备库。

(二)紧盯项目编制,聚力提升项目质量攻坚行动

4.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市财政预算3000万元,各区县分别预算不低于2000万元,滚动用于开展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动项目落地。

5.加大前期工作推进力度。适时遴选项目加快开展决策评估、提级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确保重点项目达到初设审批深度。压茬推进项目用地、环评等开工前置要件审批办理,提高储备项目成熟度,确保满足“项目等资金”的要求。

6.加快项目谋划转化效率。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标准统一、业务协同,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应批尽批,企业投资项目应核尽核、应备尽备,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三)紧盯跟踪协调,聚力实施项目落地攻坚行动

7.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适时组织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推动松桃锰系新材料产业园、沿河飞谯官二期风电场等80个、总投资330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黔北(德江)机场、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农业光伏电站等40个、总投资12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500个以上,总投资350亿元以上。

8.举办全市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围绕“四化”和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适时开展项目观摩活动,持续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9.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年入库项目450个以上,推动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亿元以上、增长13.5%以上。

(四)紧盯资源禀赋,聚力实施产业联动攻坚行动

10.加快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定期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推进循环镍金属绿色智能精炼、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戴普森数字能源研发及生产等11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产项目3个。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

11.加快推进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紧盯“双千双百”目标,推动石阡羊角山风电场、松桃大坪农业光伏电站等8个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全市累计实现530万千瓦以上装机目标。开工建设松桃盘信风电场等风电光伏资源开发项目,加快推进万山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高压电缆、箱式变压器设备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全年完成能源投资48亿元。

12.加快推进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抹茶、油茶、红薯加工和天麻加工等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投产江口德心水、思南县“陈薯”全产业链建设、碧江区蔬果产加销一体化(一期)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江口农夫山泉二期、松桃苗族自治县黔东粮仓优质粮油保供产业、玉屏县田坪镇150万羽蛋鸡养殖全产业链等项目。

13.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完成80户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化车间10个、智能工厂1个。谋划实施“零碳”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江口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数据可信流通、中国电信“东数西算”沿河节点大数据中心等30个重点项目,新建通信基站1200个以上。

14.加快推进生态林业产业发展。高质量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全面完成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配套建好油茶产业园。加快推进江口林下淫羊藿种植及配套设施建设、石阡山桐子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度,新建特色林业产业基地30万亩。

15.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实现新突破,重点推动梵净山鱼粮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松桃九龙湖旅游综合体业态提升、梵净山游客集散中心及抹茶小镇等项目建设,优化提升环梵净山世界级景区旅游公路。加快德江洋山河景区山地度假酒店、梵净山西线大园址精品民宿示范村、梵净山给嘟民宿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8亿元以上。

(五)紧盯精准招引,聚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

16.集中力量招优商。建立市县联动招商机制,聚焦“六大生态产业”,动态更新“一图三清单”。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强化驻点招商,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以商招商,着力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生根,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80个以上,全年新增签约项目合同投资不少于300亿元。

17.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链招商;盘活工业、农业、旅游业存量资产招商;围绕闲置土地、厂房楼宇开展二次招商。统筹配置风、光等资源,全力推动乌江水电、中电建、中能建等企业尽快签约。

18.集成要素强服务。严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做好招商项目全周期全环节服务,提高项目签约落地率、建成投产率。

(六)紧盯重点园区,聚力实施配套建设攻坚行动

19.加强规划引领。争取将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以及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纳入省、市产业、市政设施建设等规划予以考虑,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做好衔接。

20.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园区供电、供水、供热、污染治理、应急消防和产业连接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启动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200/400MV储能电站项目建设,争取省级支持大龙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

(七)紧盯城市更新,聚力实施生态宜居攻坚行动

21.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完善“市场+保障”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推动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应早尽早”,协调解决房开企业融资难题,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60亿元以上。

22.推动城区交通路网优化。加快铜岩隧道、李家湾大桥等铜吉铁路控制性工程建设,实现环城高速及其互通连接线项目二季度开工建设,推进G242万山谢桥至老山口段公里改扩建工程、守信中路建设,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120公里。  

23.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加快推进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棚改850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5个2640户以上,实施城中村改造3660户7735套。加快推动37个总投资14.76亿元的城市地下管网项目建设,全年新建、改造城镇地下管网175公里。

(八)紧盯项目建设,聚力强化要素保障攻坚行动

24.强化争资争项。加强与省直对口部门汇报力度,组建项目争取工作专班,原则上各部门每月上跑对接汇报不少于1次,重点项目关键环节要蹲点跟进,努力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确保全年获得各类资金430亿元以上。

25.强化政金企对接。通过金企合作、政企衔接、政金联动,加强项目审批与银行贷款审核的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向重点项目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民间投资占比40%以上。

26.强化服务效能。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全力做好项目审批、用地、环评、林评、用能、用工等服务保障,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九)紧盯项目管理,聚力提升投资效益攻坚行动

27.加快财务决算和竣工验收。指导项目单位在项目完工后及时完成财务决算和竣工决算,并按规定期限上报财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同时抓紧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尽早交付使用。其中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一季度资金支付率需分别达60%和40%以上。

28.加快项目“投转固”。已完成竣工验收程序的政府投资项目,督促项目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及时组织开展项目“投转固”办理,确保已建成项目迅速形成固定资产,发挥投资效益。

(十)紧盯统筹协调,聚力强化机制保障攻坚行动

29.强化联系服务。依托省、市推动“5+3”在建重点项目机制,统筹推进50个省级及270个市级“四化”+基础设施在建重点项目建设,高位、高质、高速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30.强化统筹推进。“5+3”机制各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日常调度工作,定期调度项目推进情况并报在建项目办公室汇总,每月20日前将项目推进情况报市“三抓”工作专班汇总研判后报市主要领导;牵头市领导加强常态化统筹协调,每月召开会议调度项目推进情况,逐一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和推动落地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听取各区(县)“5+3”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在建项目有序有效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作为全方位扩大内需的主抓手,区(县、高新区、开发区)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要定期研究推动“三抓”工作,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需市“三抓”工作专班支持协同完成的事项,专班积极配合落实。市委、市政府将适时听取汇报,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区县和市直部门予以表扬,对工作滞后的进行约谈。

(二)强化协调联动。市直行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横向沟通,特别是目标任务涉及多个部门联动参与的,牵头部门要发挥向上对口争取支持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政策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统筹协调,及时跟踪问效,争取国家和省在资金、项目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同时,要加强项目谋划、要素保障和建设推进等各项工作力度,明确专人负责,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推动新建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在建项目持续发力支撑更多有效投资、收尾项目尽快投产投用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三)加强督促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要会同市“三抓”工作专班、行业部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督促指导,合力推动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及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较好以及推动不力的区县和部门进行通报,对工作严重滞后的区县和部门报市委、市政府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