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动校、企、行业协同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校、企、行业协同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强化政策支持,引导校、企、行协同发展
政策支持是推动校企行业协同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均出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支持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我们将积极执行相关政策,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的协同发展新模式。同时,我市积极加强金融政策引导,印发实施《铜仁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铜仁市2024年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方案》《铜仁市普惠金融春归行动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建立“线上+线下”多层次、常态化、精准化的政金企对接机制,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校、企、行业信贷投放,持续引导辖内金融机构针对校、企、行业发展,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二、强化资源共享,助力产教企行业深度融合
资源共享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积极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共享,鼓励企业向学校开放实训基地、生产车间等资源,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一是与产业园区相融合。充分利用铜仁高新区入驻企业的资源,发挥职业院校的科研人才作用,2018年由铜仁高新区、铜仁职院共同发起,成立铜仁高新区产学研联盟,引入19所职业院校、5家科研机构、30家企业、13个商会协会加入联盟,为本地企业、职业学校、科研机构搭建起协同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园区与各商会、协会紧密合作,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与地方产业相融合。铜仁职院服务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组建“博士团”“教授团”,组织天麻教授、茶叶教授、牛教授、羊教授、蘑菇教授等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铜仁幼专成立“铜仁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研究中心”,设立“箫笛文化大师工作室”“百囍文化大师工作室”“苗绣传承研发中心”等25个平台,服务旅游业、社会服务业发展。贵州健康职院推动学校、医院、康养机构资源共建共享,与民政部门共建健康智慧养老服务“三中心”(铜仁市智慧健康养老数据中心、指挥中心、培训中心),推进健康铜仁事业发展。2021年,引进杭州雪子集团,成立铜仁市数据职业学校,服务大数据产业发展。三是与企业发展相融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据统计,全市职业院校已与7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铜仁职院与华为公司等40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3个,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合作,围绕“三教”改革和专业认证的需要,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铜仁幼专与幼儿园、酒店、旅行社50多家单位开展合作,贵州健康职院与医院、药业公司40多家单位合作,贵州工程职院与20家企业单位开展合作,各中职学校与2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三、强化资金支持,统筹经费保障
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关心和重视,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资金保障,坚定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加大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2024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9073万元,用于支持推进高等职业学校提质培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配置等方面支出。二是加大发展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我市银行机构已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投放信贷资金合计9.05亿元,贷款余额5.42亿元。各银行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功能,提升办学水平,比如:工行银行铜仁分行积极对接铜仁市教育机构,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提供融资需求。已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信贷资金1亿元,用于川硐教育园区后勤服务提质项目。中国银行铜仁分行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搭建财务系统、绩效预算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及购教学设备等提供信贷资金支持0.021亿元。累计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购买教学设备提供信贷支持累计金额0.448亿元。
四、强化校企合作,着力培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推动校企行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通过政策激励、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一是积极推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申报。截至目前,争取铜仁职院合作的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2022年纳入贵州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争取铜仁职院合作的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松桃德康农牧有限公司2023年纳入贵州省第四批产教融合型培育企业名单。二是大力推进技工教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我市5所技工院校共确立校校合作1家,校企合作30家,订单班/冠名班正在培养人数238人。三是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规范有序健康的校企合作机制,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围绕“六大产业”发展需求,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参与程度 ,探索建立职业学校多元化办学体制,重点打造功能型材料、茶叶、文旅产业发展,依托全市技工教育,积极引导校企深度融合,打造学科专业示范点。四是实施产教融合,大力发展订单班。统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技工学校管理新模式,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创新工学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建立我市支柱产业体系急需的新型现代技能人才。五是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印发了《铜仁市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深入实施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打造“技能铜仁·材料工匠”培训品牌。深入推进“大龙新型功能材料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共有职业技能培训、考试相关设施设备1013台。设9类工种20项培训科目,培训基地自3月上旬试运行以来,已开展中长期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327人。同时,同步深入推进思南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梵净山红茶实训基地、德江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管理规范化,有效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推动校企行业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金支持、深化校企合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23日